志書,志中就難免有差錯。在兩者之間增加一道工序,把已經到手的資料先公布到社會上去,就會有更多的讀者關注此事,志書出版如果見到事情有出入,必然會提出來,編輯部就有進一步核實修改的回旋余地,而一旦志書出版,再想修改就非常困難了。地情讀物的具體形式多種多樣。要以精益求精的嚴謹態度確保如期出版。在堅持質量第一的前提下,一方面抓志書的修改完善,自覺把精品意識貫穿于修志工作的始終,
如何處理好志書內容的交叉呢?從組織上看,志書出版應從編纂班子入手,總纂是志書交叉的主要處理者,分纂在交叉處理上也有一定責任。只有總纂和分纂緊密協作,才能保證志書內容的交叉得到較好處理。不能把交叉的問題都放到最后的總纂上來處理,1100萬字的鴻篇巨制,都交給最后的總纂,工作量就太大了,必然會影響到志書的質量和出版的時間。
“待志”一詞來自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編撰的志書《壽寧待志》。志書出版是對未知的期盼,對事物可能性的探索。志,一種古老的文類,賦予事物以文字的形式。從傳統志書的體例來看,書籍囊括了和某個事物(花、草、山、水、城市等)有關的各種知識,隨著歷代后人的續編,事物的分類和注解不斷地被疊加、調整與更新。閱讀跨越古今,對話考掘歷史,知識以多維空間形式的被開啟。待志計劃正是這樣的活動,我們將重新面對當下世界,重新發現身邊的事物,嘗試通過志書的形式進行歷史梳理和當下演繹。待志計劃期待大家的參與,內容將以閑談、展覽、出版、建造等活動形式和大家分享。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