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在滬發布《2020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年中報告》。報告以“疫情沖擊下的世界變局與中國經濟”為主題,分析了上半年新冠疫情對我國經濟發展和世界政經格局造成重大沖擊,當前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的即期特征與主要風險,并為疫后世界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破解之道與具體應對給出建議。
年中報告指出,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對我國經濟發展和世界政經格局造成重大沖擊。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大幅下滑,消費、投資增速出現斷崖式下跌。隨著我國對疫情的有效防控,二季度實現大部分復工復產,消費、投資、工業企業利潤等的降幅均出現不同程度收窄,經濟呈修復企穩態勢,但仍受國內部分地區疫情反復拖累。同時,受全球疫情蔓延及世界變局的影響,疫情不僅對中國對外貿易增速形成拖累,也導致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重新調整及貿易保護主義疊加,加上全球性、地域性政經摩擦和沖突導致的不確定性急劇上升,進一步加劇了經濟下行壓力,我國經濟復蘇的前景仍不明朗。報告建議,中國在應對外部挑戰的同時,應立足于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課題組一如既往地充分重視對各種風險的防范,對不同情景下的經濟走勢、短期政策應對和中長期治理,有如下主要結果和觀點。基于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中國宏觀經濟預測模型(IAR-CMM)的情景分析和政策模擬結果,課題組測算,在基準情景下,2020年全年實際GDP增速約為1.2%,CPI增長2.9%,PPI增長-2.2%,GDP平減指數增長1.0%,消費增長-0.7%,投資增長1.7%,出口增長-4.3%,進口增長-9.0%,人民幣兌美元匯率(CNY/USD)將在7.05附近雙向波動??紤]到中國及其他國家疫情發展情況、基礎建設及制造業投資回暖、消費補貼政策拉動內需、貿易摩擦升級、自然災害等因素,課題組還作出了7種不同情景分析。
基于結構模型進行政策模擬,課題組表示,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對產出促進作用的逆周期性與在疫情期間不同的刺激效果對制定宏觀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當前我國經濟在疫情沖擊下面臨較大壓力并且亟待復蘇,因此宏觀政策應當發力。但是,最優的經濟政策規則要求積極的財政政策與穩健的貨幣政策相配合,這樣的政策組合要求財政政策分擔維持經濟穩定增長的任務,也符合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的政策基調。與此同時,“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應該更多關注結構性問題,更加重視對民營企業的幫扶。
課題組指出,當前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其后果超過2008年世界經濟金融危機,甚至超過上世紀20、30年代的世界大蕭條。更嚴重的是,疫情造成了史無前例的斷裂帶,將嚴重影響政治、經濟、國際關系的世界格局和秩序,疫后將更為明顯。的確如此,中國與世界的關系,特別是與美國的關系,將決定世界走向,而中國和美國分別和共同作出的戰略選擇將決定世界的格局和未來。課題組強調,中國要解決外部的危機和內部的挑戰,應從經濟、政治和國際關系方面加以應對,關鍵是要根據國家發展與治理三要素進行綜合改革:一是進行深層次的市場化改革和經濟全球化開放,以開放倒逼改革,建立健全更為廣納式的包容性市場經濟制度;二是轉變政府職能,將國家能力和政府執行力用到應該發揮作用的地方,避免政府角色越位、錯位、缺位,有效彌補市場和社會的失靈;三是加強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包容透明的社會治理。
第一,在經濟關系上要形成更廣泛的自由貿易統一戰線,為此要避免過度強調和宣揚政府主導,應憑著中國巨大的市場和充滿活力的經濟,加快推進中歐、中英、中日韓、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等主要多邊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或升級談判,積極探討加入CPTPP的可行性。面對疫情給資本安全、供應鏈安全帶來的巨大沖擊,中國不能因此走向封閉,在加強國內循環的同時,國際循環絕不能丟,應進一步推動向世界經濟體系趨同的對外開放,大力減少市場壁壘,以公平競爭、共同利益和共享價值觀來凝聚自由貿易的同盟軍,確保供應鏈、產業鏈、資金鏈安全。同時,要以開放倒逼國內市場化改革深化和營商環境優化,以競爭中性、所有制中立原則進行體制性、結構性改革,形成國企、民企、外企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真正發揮決定性的作用,增強經濟制度的包容性。
第二,在政治關系上應把握新冠疫情全球協同治理的時機,積極爭取各國對中國的政治支持,同時盡量避免經濟問題政治化,避免將中美經貿摩擦擴散到以意識形態作為典型特征的冷戰中去。中國需要尋找不同國家利益交匯點,凝聚不同文明價值的最大公約數,同時增加社會的包容性和透明度,以此增加相互信任感,構建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開放型世界經濟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不僅僅要與非洲國家以及其他新興經濟體、發展中國家建立良好聯系,更要銜接西方國家以及其他發達國家,形成更廣泛的統一戰線。這是中國革命取得成功以及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法寶,需要繼續堅持和運用。在世界抗疫的艱難時刻,中國不容回避大國責任,應采取無差別救死扶傷政策提供國際支援防控。
第三,在國際關系上中國需要避免多線作戰,要處理好有所作為和韜光養晦的辯證關系,不輕易拋棄存異求同的韜光養晦的外交戰略方針。尤其在對外宣傳中,既要傳播中國好的一面,也要客觀展示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所面臨的種種不足。中國當前最急迫的依然應該是解決國家的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問題,包括國富民窮及貧富差距過大的問題,這需要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來為中國解決發展問題創造時間和空間。同時,中國要通過加強對話來讓其他國家準確了解中國的國家意圖,尤其要加強跟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溝通,避免出現戰略誤判、戰術失當。
報告發布后,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數據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許憲春,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研究院院長、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首席研究員、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副理事長鄒平座,分別作了題為《當前中國經濟運行的若干特點》《積極支持小微企業、不搞大水漫灌——對當前我國貨幣政策的理解》和《科技革命與價值函數》的主旨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