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認識到位。明確農民和農村集體組織在秸稈綜合利用中的任務和責任,通過宣傳示范引導玉米、油菜、水稻等秸稈肥料化、基料化、燃料化、飼料化、原料化,與肉牛現代農業園區創建、培育優質筍竹兩用林產業發展、竹蓀和食用菌現代特色農業等產業發展相結合的模式,現場演示培訓提高群眾秸稈綜合利用意識,累計發放宣傳單4000余份,接受咨詢群眾3000余人次。
二是技術指導。加強農藝有關數據的測定、種子包衣、優良品種引進、化學除草、病蟲害防治等指導,大力推廣“兩級秸稈收儲體系 飼料化利用 生產有機肥利用”和“社會化服務主體 機械化粉碎還田”模式,組織20余名技術人員下鄉科普宣傳,搞好機具調試保養和農藝措施指導,全程跟蹤服務解決技術難題。
三是多效利用。實施農作物秸稈雜草粉碎資源化利用,秸稈覆蓋還田、秸稈機械化粉碎還田、秸稈堆漚發酵還田、秸稈加工商品有機肥等方式,發展秸稈食用菌開發、秸稈飼料化等產業,推廣覆蓋種植竹蓀、大球蓋菇等食用菌示范點,形成綠色農業循環經濟模式。采購秸稈粉碎機280臺,推進秸稈粉碎還田和飼料化等資源化利用42.45萬噸,利用率達90.5%。(撰 稿:周章琴,審 核:楊振林 ,審 簽:李波)
本文轉載自新能源網,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如有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