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袋大家都不陌生,因為人們現(xiàn)在追求便捷性,所以塑料袋出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中,大街小巷以及路邊小商店都會用塑料袋裝物品,而且這些塑料袋都是一次性使用的,給人們帶來了方便,所以塑料袋還有一個稱呼叫做方便袋,但是塑料袋雖然很方便,而且看起來感覺也很衛(wèi)生,但是塑料袋并沒有那么簡單,因為塑料袋的材質(zhì)很關(guān)鍵。第一個妙招,手摸辨別法,其實就是用手反復(fù)摩擦塑料袋,通過手指傳遞出來的感覺,分辨塑料袋的好壞,塑料袋本身的顏色有很多種,所以通過顏色是無法辨別的,用手摩擦塑料袋,感覺比較潤滑的一般都是沒有問題的,如果感覺有些發(fā)粘,沒有潤滑的感覺,那就說明塑料袋質(zhì)量有問題,可能會有毒。
清晨,初夏的風輕輕地吹著,樹葉在朝霞中柔柔地伸著懶腰,一切都那么地靜謐美好。突然,一陣刺耳的咒罵打破了寧靜。原來,是一個買早餐的阿姨因為不接受餐館收取打包包子塑料袋的錢,大發(fā)雷霆。店員耐心解釋這是北京市的規(guī)定,阿姨依然不依不饒,憤怒地說:“我不買塑料袋,我怎么拿回去呢?你完全可以提供一些紙的包裝,像蛋糕店或者油餅?zāi)菢佑眉埌b好,但是你不能就要求我必須購買塑料袋!”其中有一條要求超市、市場等零售場所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袋,但是超市包裝生鮮的連卷袋除外。這一條也因為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電視、廣播、各大新聞平臺幾乎在全天滾動播出。規(guī)定一出,各大超市、商場、市場等紛紛執(zhí)行,也許北京一直在執(zhí)行“限塑令”,感覺基本上大家都比較接受。
而從餐館來說,銷售塑料袋其實是有利可圖的,塑料袋的差價必然存在,“蚊子再小都是肉”,也許單個塑料袋的利潤微乎其微,但是積少成多,有誰會拒絕送上門的收益呢?像阿姨說的那樣,給食物進行初步包裝,像蛋糕房銷售蛋糕,或者是油餅用紙包著,確實能給消費者一種選擇。但是,且不說這會增加餐館的成本,選擇怎樣的紙來包裝保證食物的安全也是一個要考慮的問題。估計餐館不會樂意做這個選擇。而政府呢,很難用強制性的規(guī)定要求餐館必須這樣做,因為在法律上站不住腳。也許過一段時間可能會有餐館主動包裝食物,但一定是建立在市場博弈的情況下。也許消費者會接受這種規(guī)定,自覺購買塑料袋或者減少塑料袋的使用。但是短期來說,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