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廣州新能源汽車[ 本調查中涉及新能源汽車是指純電動式和插電混合式乘用車。]鼓勵政策出臺及基礎設施建設提速,未來廣州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速度將會明顯提升。《廣州市新能源汽車發展工作方案(2017—2020年)》提出,預計到2020年底,廣州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累計將達20萬輛,各類充電樁(機)保有量達10萬個。
在此背景下,廣州市消費者委員會聯合現代社評院開展新能源汽車消費調查,以滿足消費者需求、倡導消費者樹立品質消費、追求綠色、協調、共享的消費理念為導向,為廣州市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提供參考建議。
行業專家代表分別為: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廣州大區經理、廣東勁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廣東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協會秘書長、廣汽豐田互聯出行部部長和新能源業務科負責人、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新能源動力電池實驗室負責人、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相關負責人。
本次調查采取攔截訪問和網絡問卷調查形式,總共完成2247份調查問卷。其中攔截訪問通過在市內充電樁使用率較高的大型公共充電站,選取粵A車牌新能源汽車車主進行訪問,共完成237份。網絡調查通過網站、網絡固定樣本庫、微博、“有車以后”等微信公眾號及朋友圈、消費者志愿者群、微信等針對車主和關注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開展,調查時間為2018年8月30日至10月15日,共完成2010份。
主要調查結果為兩大部分,一是廣州市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包括當前新能源汽車質量及相關技術、廣州市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評價、廣州市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二是廣州市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分析,包括消費者市場前景、新能源汽車消費行為、共享新能源汽車使用體驗等。
受訪車主認為當前新能源汽車性價比一般。調查發現,車主對新能源汽車性價比總體評分為3.37分(滿分5分)。其中,特斯拉居第一,為3.73分,略高于其他品牌;北汽新能源次之,為3.40分;比亞迪、東風汽車、吉利汽車分別為3.39分、3.33分和3.31分;其他品牌為2.83分。總體評分不高,新能源汽車還需加大力度提升質量、降低成本。不過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在2018第二屆全球未來出行大會上曾表示:“最遲到2025年,電動車的性價比將達到或超過燃油汽車,市場的力量將推動消費轉型,向電動化傾斜,燃油車與電動車此時將此消彼漲,傳統車面臨更大的壓力。”
調查顯示,根據不同的購買時間,近七成車主表示汽車有出現不同程度的里程衰減,其中,衰減了10%以內的車占38.9%,10%-20%的占19.7%;6.3%衰減程度為20%-40%,1.6%衰減了40%以上,33.5%車主表示沒有出現衰減。受訪專家表示,電池的衰減與行駛里程和溫度有關。一是行駛里程越長,充電次數越多,衰減越大;二是溫度越高,衰減越大。此外,據媒體報道,車主實際用車時續航里程與購車時商家宣傳不符,也是車主感到出現續航衰減的原因之一。
從品牌來看,比亞迪里程衰減程度最低。按1到5分為分數區間,5分表示沒有衰減,1分表示衰減40.0%以上,續航衰減程度越低,評分越高。調查顯示,車主對新能源汽車整體衰減程度評分為3.97分。比亞迪續航衰減程度最低,評分為4.11分;北汽新能源次之,為4.09分;東風汽車4.08分,居第三;吉利汽車和特斯拉均低于總體評分,分別為3.76分和3.20分,其他品牌為3.80分。[ 東風汽車、特斯拉樣本量較小,結果僅供參考。]
調查顯示,當前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集中在200-400km的較多,400km以上的較少。在消費者評分中,續航能力評分最低,為3.38分,說明消費者對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能力較不滿意。其他指標中,充電速度為3.41分,電池耐用性(壽命)為3.47分,電池安全性為3.65分。
對于電池起火事件,受訪專家表示,一是電池生產質量問題,其在生產過程中可能偶爾摻入了雜質;二是電池連線失效問題導致電壓檢測線失效,造成電池過充現象,從而引起起火,甚至是爆炸;三是部分電池受外部不可抗壓力影響,過度撞擊等均會導致起火。但總體來說,電池起火仍是小概率事件。
調查顯示,受訪者的新能源汽車2小時以內充滿電的占46.1%,2-4小時充滿的占37.0%,4-7小時充滿11.0%,7小時及上占6.0%,公共充電樁充電效率仍顯不足。有受訪車主表示,在充電站充電時間太長,不像加油站加滿油立刻就能走,而且大部分露天充電站均無休息室,充電體驗不佳。
為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省政府出臺了《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實施意見》、市政府出臺了《廣州市新能源汽車發展工作方案(2017-2020年)》、市工信委出臺了《廣州市加快推進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政策文件。
在現有新能源汽車政策中,購車補貼政策消費者知曉率最高,達到56.4%,不限牌、不限行、減免購置稅政策知曉率保持在50.0%左右,購車貸款支持及利率優惠知曉率為43.8%,允許車主申報自建充電樁知曉率最低,為27.5%;7.4%受訪者表示都不了解。
調查顯示,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總體評分為3.77分。其中購車補貼政策評分最低,為3.80分,減免購置稅評分為3.83分,對于“不限行”“不限牌”政策評分較高,均為4.03分。在廣州實行“開四停四”管理措施背景下,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不限行政策無疑更為關注。
而消費者對購車補貼的感知可能不明顯,2018年7月穗新能源辦印發的《廣州市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由車企在銷售車輛時,車價按照扣減購車補貼后與消費者進行結算。據受訪車企代表反映,新政策實施后,一方面由于相關的細則尚未出臺,車企申請相關補貼較難;另一方面,消費者也對購車補貼的感知不明顯。
充電費用收費一般為“電費+服務費”組成。根據《廣州市發展改革委關于電動汽車充電服務費試行收費標準的通知》,2018年7月1日起,我市電動汽車充電服務費上限從原規定的每千瓦時1元調整為每千瓦時0.8元,下調了0.2元。但仍存在一些充電運營企業未按照《通知》及時下調,仍按原每千瓦時1元進行收費,引起車主不滿。
據廣州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披露[ 《南方都市報》2018年8月15日《公交車、公務車逐步推廣新能源車》報道。],目前全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過6萬輛。廣州市充電設施智能管理平臺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0月31日,全市充電樁運營商共58家,充電站(群)2077個,充電樁總數為17180個,與原計劃2018年建成充電樁34700個存在較大差距。據以上數據測算,現有新能源汽車車樁比[ 車樁比=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充電樁總數]約為4:1,充電樁數量偏少。
本次調查顯示,充電樁少(54.1%)為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最大問題。其次是充電樁分布不合理(46.9%)、充電車位被占(38.5%)、充電樁質量參差不齊(30.7%);充電接口不兼容、充電樁安全性能問題、充電費用支付不便等問題程度較少;此外,其他問題占6.9%;認為沒有問題的受訪者僅占2.3%。
受訪專家表示:“2015年以來,隨著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獎勵政策出臺,充電樁數量也明顯增長,甚至可以說是處于‘野蠻生長’階段。一方面,早期建樁并沒有首要考慮選址、分布等因素,而是先注重建成數量,因此導致許多充電樁選址偏僻。另一方面,當時市場上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導致充電樁匹配性差、充電不兼容、性能也參差不齊,樁建好了使用率卻不高。”
據本次受訪的市工信委相關負責人透露,全市來看,南沙充電樁建成數量最少,為540個,其次是荔灣(631個)、從化(661個)、增城(742個)、越秀(831個);海珠、花都、黃埔、番禺、天河、白云建樁數量均達1000個以上,白云建樁數量最多,為3729個。
本次調查顯示,全市來看,距離市中心較遠的區充電比中心城區困難。排名前六均為距市中心較遠的區,其中,從化區充電最困難,占(41.0%);其次是南沙區(33.9%)、番禺區(32.7%)、花都區(31.0%)、增城區(28.6%);中心城區充電普遍更方便,充電困難程度均低于25.0%,黃埔、越秀區相對較難。
關注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中,有實際購買計劃的占36.4%,63.6%不考慮近兩年內購買。從購車類型來看,插電混合式動力汽車更受其青睞,占58.5%;而純電動式汽車占比略低,為39.8%,其他類型占1.7%。
受訪者獲取新能源汽車相關信息最主要途徑是媒體報道(61.9%)。其次是通過汽車展銷會(44.5%)、商家介紹(43.4%),電視廣告(39.1%)、親朋建議(32.6%)、汽車網站(32.5%);政府宣傳、書籍報刊等途徑較少,分別為26.4%和21.0%。
節能環保是新能源汽車特性,同時也是影響消費者購車重要因素。調查顯示,因節能環保而購車的消費者占66.7%。其次是因購車補貼,占48.2%。受廣州“限行限牌”政策影響,消費者因新能源汽車不限牌而購買占46.7%,不限行占43.7%。據央廣網2018年7月29日報道,廣州“開四停四”8月開罰在即,今年6月,廣汽新能源總體銷量達1587臺,同比增長436%,幾乎是去年同期的5倍,創下歷史新高。本次受訪車企代表表示,新能源汽車在“雙限”城市銷量高于其他城市,廣州市“開四停四”限行政策實施以來,到店咨詢、購買新能源車的人數大增。
充電樁太少(48.6%)是消費者近兩年不考慮購買新能源汽車的重要因素;其次是價格高(40.9%)、電池、充電樁等安全性能未知(39.9%)、可供選擇的車型太少(39.4%)、充電時間長(39.0%)、電池續航能力差(38.7%)等因素較為集中;擔心電池報廢產生污染占27.7%,“車保費過高,理賠難”占18.3%;此外,無購車計劃(20.3%)、已經購買燃油車(13.2%)、其他(3.2%)也占一定比例。
據《新能源汽車保險市場分析報告》顯示,新能源汽車的單均保費[ 單均保費:每單保險的平均保險費用。]比非新能源汽車要高出21%。以簽單保費占比達52.6%的家用車為例,2017年新能源車單均保費為5928元,非新能源車則為4626元,前者比后者保費貴28%。目前保險公司將新能源汽車“按補貼前價格投保,按補貼后價格賠付”不合理現象,導致車主投保保費貴、理賠服務不匹配。
本次調研發現,車主認為新能源汽車保費合理的占38.9%,其中,非常合理的占8.8%,比較合理占30.1%;認為一般的占48.0%;認為不合理的受訪者較少,僅占13.1%,其中不太合理占9.7%,非常不合理占3.4%。總體來看,消費者認為車保費基本合理,可能與其對保險費的感知不明顯有關。
調查發現,47.8%的受訪者停車時有遇到過智能停車系統識別不了新能源車牌的問題。究其原因,新能源車牌號為六位數,比普通車輛多一位,而目前的車牌識別管理系統都是針對傳統車汽車研發的,導致對新能源汽車的識別率不高,給車主停車帶來諸多不便。
本次調查顯示,各大共享出行平臺中,“Gofun出行”選用率最高,為40.3%;其次是“立刻出行”(35.9%)、“Ponycar馬上用車”(34.7%);再次是“EVCARD”和“途歌TOGO”,分別為29.7%和25.7%;“盼達用車”和“巴歌出行”選用率較低,分別為19.3%和14.1%;其他如“駕唄”“一度用車”等平臺選用率為6.3%。
在選用平臺中,哪家平臺體驗最好?數據顯示,“Ponycar馬上用車”用戶體驗最好,第二名為“立刻出行”,“EVCARD”“Gofun出行”“途歌TOGO”居中,“盼達用車PANDAAUTO”及“巴歌出行”排名靠后,平臺服務有待加強。
一是電池續航能力不足。一方面,動力電池續航里程不足。目前市面上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主要以200km-400km為主,續航里程達400km以上仍是少數,續航里程不足導致消費者出現里程焦慮,長途出行受限。另一方面,隨著充電次數增加,續航里程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衰減。
二是電池質量問題。一方面,目前動力電池技術發展存在瓶頸。如市面上動力電池主要有三元鋰電池及磷酸鐵鋰電池,前者能量密度高但安全性較低,后者安全性高但能量密度低,而部分汽車廠商片面追求續航里程,一般采用安全性能相對低的三元鋰電池。另一方面,存在部分生產企業為縮短生產周期,忽視技術規范和標準、電池產品測試驗證不足等。
一是充電樁數量少,分布不合理。廣州市充電設施智能管理平臺數據顯示,廣州市2018年底計劃建成34700個充電樁,截至10月底,實際建成17180個,充電樁建設速度明顯滯后。據測算,現有新能源汽車車樁比約為4:1,總體看來,充電樁數量少;另一方面,充電樁建設分布不均。早期充電樁行業盈利模式不清晰,部分企業通過擴大網點,通過增加建樁數量領取補貼盈利,建樁選址不盡合理,造成“有車無樁,有樁無車”現象。
二是市場監管不足。有媒體和專家認為,近年來,曾發生過部分企業利用監管漏洞,偽造原始生產銷售憑證、生產合格證等騙取車輛補貼的現象,嚴重擾亂市場秩序,侵犯了守法企業研發生產新能源汽車的合法權益,對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造成惡劣影響。加強監管,完善產業發展政策,仍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關鍵環節。
一方面應由政府部門牽頭,搭建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平臺。一是要加大研發經費投入,通過吸納優秀車企、廠商、科研機構等單位,組建專門技術開發隊伍,提升研發水平;二是設立新能源汽車行業技術進步及科研創新獎,對于取得重大成果單位或個人予以獎勵,鼓勵自主創新。
另一方面汽車企業應加大科研投入,加快產品研發。一是掌握核心技術。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加大對關鍵技術的研發投入,提高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工藝水平,努力掌握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核心技術。二是在保障安全前提下提高電池各項性能。通過提升動力電池模塊安全技術、加強新型電池材料的研究與應用推廣,不斷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相關部門方面,一是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標準規范。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2018—2020年)》中提出,要完善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標準規范,實施統一的充電設施標準,有利于提高車樁兼容性,提高消費者使用便捷性;二是要保障充電設施用地。簡化審批程序及手續,優化土地供給管理,同時允許土地使用權取得人與其他市場主體合作,依法依規建樁;支持新建變電站用地兼容充電樁、儲能站等設施;三是提供用電保障。出臺新建建筑配套充電設施的配電要求指引,加快建設配套電網,解決老城區供電能力不足問題;四是加快公共充電設施建設。打造“半徑5km”充電圈,鼓勵商業中心、停車場、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務區等地配套建樁,鼓勵具備條件的公交、環衛等充電站點對外提供公共充電服務,優化中心城區與郊區充電樁布局;五是協調推進住宅區充電樁建設。由街道辦、居委會、業委會等牽頭組織協調,搭建業主與物業溝通平臺,提升充電樁建設支持率;六是提高充電設施使用率。鼓勵有停車場地的單位、車主自建充電樁,并適當向社會開放,共享共用充電樁。
調查顯示,近五成受訪者遇到過停車場識別不了新能源專用號牌問題,車牌識別系統升級存在一定的滯后性。應加快推動全市停車場智能識別系統升級更新,解決舊系統識別不了新能源汽車車牌問題,為新能源汽車停車、出行提供便利。
一是要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法規。目前,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法規存在滯后問題,如新能源汽車缺乏專屬保險條款,現有傳統燃油車險條款并不適用;《廣州市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若干意見》暫缺具體實施細則;現有《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由于政策并不具有強制性,且缺乏獎懲機制,未能得到有效落實。一方面,建議對現有政策法規查漏補缺,出臺具體實施細則及專屬條款,做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要明確獎懲機制,確保政策落地,促進依法行政。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其一,繼續實施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其二,加大新能源汽車路權。調查顯示,“車輛不限行”是影響消費者購車重要因素。可以通過減免通行費、建立專門停車場等,提高消費者出行便利性。其三,加大現有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用電政策扶持力度,鼓勵社會資本、外資企業投資充電樁建設。
充電樁運營企業要注重提升用戶充電體驗,提升充電效率。一是推動“互聯網+充電基礎設施”,提高充電服務智能化水平。二是結合用電政策制定合理充電費用,建立24小時全天候線上服務,及時響應用戶需求。三是聯合停車場,打造“充電+停車”合作模式,由停車場協同管理,做到充電車位新能源汽車專用。四是搭建大數據分析平臺,整合車、樁、客戶、電網全方位數據,借鑒加油站經營模式,充分利用充電等待時間,打造包括餐飲、零售、租車、洗車、車輛體驗等“充電后市場”的綜合配套增值服務。
汽車企業要提高服務質量,重視客戶滿意度評價。一方面,車企應不斷創新,誠信經營,通過提供優質售前售后服務,盡可能消除消費者購車顧慮。如提供代充或上門充電服務、給每車配備小型移動電源等提高充電便利性;定時提供維修保養等服務。另一方面,提升消費者用車體驗。可與第三方機構合作,持續開展消費者用車體驗調查,結合調研結果不斷改進生產技術,提高服務質量。
一方面,提高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識。調查顯示,媒體報道是獲取新能源汽車相關信息的重要途徑,應通過新聞媒體、自媒體等途徑,加大新能源汽車宣傳力度;對于電池起火等極端事件應給予客觀報道,避免誤導消費者。另一方面,可聯合車企廠商開展線下乘車體驗等活動,吸引更多消費者主動了解新能源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