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20日電 據香港明報報道,香港學生自小學習英語,但不少人面對外國人時卻張口無言。曾任特區政府考評局英文會話考官、培正中學英文科副主任馬漪楠指出,文憑試臨近,但港生英語多死記書面文法,即使5級也未必能與外國人交談。
“學生聽到‘Cheers’以為是“干杯”,但英國人卻普遍以此代替‘Thank you’或‘Goodbye’。”馬漪楠受訪時笑言,在港學英語為求分數居多,加上課程緊密,根本無時間理解語言背后文化,若與人溝通是用上大量書本英語,就如中文加上“之乎者也”,令人難以答話;而俚語就如香港“潮語”,令人感覺同聲同氣。
馬遂在校內向百多名學生發問卷,發現他們最想學的其實是“潛水”(disappear)、“O嘴”(jaw drops)、“符碌”(fluke)等潮語的英文講法,甚至學生要求她解釋Lady Gaga歌曲的歌詞意思。她便按學生興趣翻譯出書,吸引青年閱讀。
她說﹕“學生就算學通識也要看英文報章,內里不少報道評論就用上俚語。”不少當代英語也是從時事或名人軼事演變而來,例如“Monica”這個名字,自前美國總統克林頓爆出性丑聞后,就有“情婦”的意思,因事件女主角名字正是“Monica”。
她的丈夫岑皓軒曾在英國留學多年,他則將當年留學的趣事加入書中,他指俚語有別于其它深奧詞匯,有的只是重組幾個簡易字詞,已有另一意思﹕“以往到酒吧識女仔,開場白非‘How do you do?’而是‘How you doing?’,同樣在打招呼,后者卻帶有追求的意味。”